Why Nostr? What is Njump?
2024-06-09 04:52:59

北美风情 on Nostr: ...

想起我高考的时候,选择了英语专业,原因是英语专业和文体类专业提前招生,就是说更有机会跳出农门,吃上城市饭。

我本科时学的英文,说实在的,都不如我儿子现在高中二年级的水平。

我学英文,是在小学六年级开始,教课的老师都是二把刀,匆匆培训一段时间就上英语课。记得第一堂英文课,一位姓张的女老师刚张嘴说出“古德莫宁”,我们这些小学生先是一愣,随后大笑不止,止不住地笑。

农村的英语教育很粗糙,简单的句式简单的单词,但是记不住,更不会用。于是,给每个单词注上汉字。

我记得初中,英语老师叫一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同学回答:“I no meet.”老师懵了,问你这是啥意思?同学回答:我不会。老师要笑岔气了。

我们那时候下功夫最多的是语法,语法上下功夫最多的是介词。我们常常为某个填空该用哪个介词争论的面红耳赤。现在看,一点屁用没有。

基础太薄弱了,我上大学之前没有见过说英语的外国人,没有听过外国人说英语,更别说英语对话什么的。

在大学的听力实验室,听英语录音磁带:“卧槽,这是英语?听不懂。”确实特么听不懂,二十出头的人进入英语世界,已经算晚的了。

然后我们花了很大功夫背单词。还是传统老办法—中英文对照。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弊端太大,中英文对照是chinglish之父。但那种条件下,根本没有英语环境。

英英词典很贵,而且只在图书馆有。在图书馆查阅英英词典,看不懂。编写词典的老学究们为了严谨,把释义搞得和天书一样。今天的在线词典,比如谷歌翻译,词条解释通俗易懂。读原文小说,也是稀里糊涂,只能有个大概印象。

然而,能给我们以成就感的,是中国日报。别看都是英文,中国日报的英文我们都能看得懂,不费力。当然,后来知道那是因为中国日报也是chinglish。

大家半斤八两。


https://link.storjshare.io/raw/jwrd5r4f26nbugidofctsjhpji4a/production/618e45019f1f2dafe36e4054804b791695e494b9e92e37656b26c6dcaed216d9.JPG
咨询职业选择投资建议是类似的,最终做抉择的是抉择者自己,除非有强力迫使他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不应该抱怨甚至记恨。

本来就是不会选,听了任何建议做选择跟掷骰子没区别。

如果是我遇到这样情况,被记恨了,我不会觉得亏欠,只能说明这个人长成了巨婴。同时也警醒我,还是少给别人出谋划策。收益太低,风险太高。😅
Author Public Key
npub1ql6gctjx3qa736qk63f0twm2ptxetd6uq6ld3rg30lh2vq42ypfq2qgz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