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str? What is Njump?
2024-06-18 07:00:11

k--f on Nostr: ### 血汗工厂、996与经济学 本文转自公众号:米塞斯骑士团 ...

### 血汗工厂、996与经济学
本文转自公众号:米塞斯骑士团 作者:空空追梦 2024-06-17

因为古老板骂了秦晖,炸出了很多秦粉,比如据说是复旦毕业的海边的西塞罗。说起复旦,不禁令我有高山仰止的眩晕感,它与很多名字相关联。比如张维为,比如秦朔,比如吴晓波,比如叶檀……总之,在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上,没有几个正常人,现在又有了海边的西塞罗——实无足重轻。于是又说到996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争论在996之前就有了,毕业于复旦新闻系的秦朔先生曾创造了血汗工厂这个词语冠在富士康的头上,更早的今天已经成为民族英雄受英烈保护法保护的菊花牌,也曾是有名的自由落体公司。之前我写过的的那一篇文章,回头看已经不能让我满意,于是重新写一篇说说这个问题。

996与人权

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并不是特别残酷的工作制度。因为一天还有剩下的十二个小时,除去八个小时的睡眠,两个小时的通勤,还有足足两个小时用于生活和学习。除了996,还有007,或者上24休8等等看起来更残酷的工作状态。在秦晖及其粉丝看来,这是低人全优势,因为劳动者无法组织恭会与资方谈判的结果,其实大谬不然。这不仅不是低人全的结果,而是人的权利被保护的结果。

一个村子的青年,有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去大城市起早贪黑过007全年无休的生活,有些人选择去县城务工,工资不高,节奏不快,比较容易的就能安家立业。有一些人留在乡下务农。她们的结果各不相同,但都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各有各的选择。同样到城里,去劳务市场做瓦匠的和在万科做保安的人可能出自一个村子一个技校,你让选择瓦匠的二狗必须像选择保安的狗剩一样早九晚五,那才是侵犯了他的权利。反过来也是一样。

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雇主付出工资,提出条件,雇员同意条件获得工资。合同是财产能力的行使,无论表面上有东家伙计之分,实际上权利平等。组织恭会并不是高人权,而是破坏权利。恭会的职能就是合法撕毁劳动合同,集体旷工却免于执行合同的违约条款,干预雇主选择与恭会外员工缔约的权利,是一种有组织犯罪,也就是黑社会。恭会是低人权,低人权在生产效率上总是劣势。此欧美之所以倾颓也,诸公不可不察。

雇主能够实现996、007、上24休8甚至更大的工作强度,是雇员同意的结果。劳动负效用是客观存在的,有两份工作,一个996,一个855,996的工作能够招到人,唯一的原因就是收入更高,而收入又是怎么来的?这就涉及了秦晖、秦朔、海边的西塞罗等人的知识盲点——价格理论。

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在奥地利学派的概念体系中,能够满足我们欲求的事物(有形的物或服务)叫做财货,供不应求需要我们购买和换取的财货具备经济性质,叫经济性财货。能够直接满足欲求的财货叫消费财货(或低级财货)——比如市场上的苹果。而能够通过支配这些财货获得消费财货的财货,叫做生产要素(或者高级财货)。高级财货构成了资本。

价格是交换的比率是市场供需形成的结果。买货的人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卖货的人希望价格越高越好。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心里都有一个价格,买货的有个最高价格,高了就不买。卖货的人有个最低价格,低了就不卖。当市场价格高于买方上限或低于卖方下限的时候,他们会退出需求和供给(买不起和卖不掉),市场价格是边际需求者和供给者共同决定的。

劳动力是一种资本财,为生产服务。劳动者是卖方,雇主是买方。在消费品市场,买方是根据使用价值来为商品估值——这个苹果得多好吃——但在为了生产而购买的生产要素市场,买方根据的是边际生产力——雇佣他能给我带来多少收益。

生产是为了消费服务的,无论多么高端的高级财货,生产的使命是为了最终消费品的价值。劳动力这种服务,就像砖头瓦块一样,都由同样的方法在市场上被估值。虽然劳动力个性化程度较高,但土豆何尝不是千差万别?

在分析价格的时候,生产要素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专用生产要素,另一种是通用生产要素。一台图形工作站主机,跟普通电脑主机一样由六七样配件构成,其中CPU、内存条、主板、机箱、电源、硬盘等配件,可以用于普通电脑,而使主机成为图形工作站主机的是那张Quadro图形卡,这张图形卡就是生产图形工作站的专用生产要素。图形工作站的溢价也全部归属于图形卡,并不会因整机价格更高,而对生产这一主机的每一个劳动要素都有更高的估值。

劳动力服务同样如此,但劳动力也确实有本质不同。有的劳动力是专用要素,有的劳动力是通用要素。做通用的要素是普工、保洁、物业大龄保安这类没有技能要求的岗位,电工的专用化成都就比他们略高一筹,而程序员、医生之类劳动力的专用化程度则更高,属于专用生产要素。

无论是加班费,还是年终奖,或者15薪、18薪无论什么明目,这些都是工资的一部分,对劳动雇佣的估值,就来自企业家对边际生产力的估值。当一种财货市场需求迅速扩张供不应求的时候,多一份专用生产要素,就等同于多一份产能,企业家大方的给专用生产要素开高薪。而当市场迅速萎缩的时候,专用生产要素的溢价也迅速消失,房地产萧条之后,曾经高薪的设计院老师有的去送外卖,成为通用生产要素。

作为消费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需求总是在变化中,难以琢磨,反映到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就总会变化。

996与高收入的因与果

996工作制诞生于程序员密集行业,也就是中国的IT企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竞争激烈,终身学习,程序员和程序员之间的差别,比牙医和神外主刀的差别还要大。

在信息革命中,浪潮一浪跟着一浪席卷而来,但不管是哪个时期,总有一些程序员,掌握了风口所需要最新开发技术。无数不那么专用的补足财货渴望着与他们的劳动相结合,才能产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所以他们的收入是最高的。比如最近人工智能的风口,就导致人工智能领域的专用生产要素:英伟达的显卡、ChatGPT的程序、AI开发相关程序员变得炙手可热。

在这个时候无数其他程序员和在校生,都把精力转移到学习这种技术的浪潮中,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但在当下专用生产要素非常有限,竞争者正在准备武备准备跟我们抢市场,如果你是雇主你会怎样?当然是不惜血本最大化利用专用生产要素抢占先机。如果你是雇员你会怎样决策?当然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赚一笔家底。

不这么想的老板不会愿意出钱让员工996,不这么想的员工不会接受996加班。不管有没有明目上的加班费,劳动负效用是客观存在的,员工不放弃这份工作,不去选择更轻松的工作,就是因为工资够多,广义的工资不但包括货币、加班费,还有期权、年终奖或者更好的发展前景等非货币报酬。

市场机遇是因,996是果。因为专用生产要素(掌握稀缺技术的程序员的劳动)特别值钱,导致被超负荷利用。但是正如许多错误一样,人们错误的归因,采用主流经济学常用的归纳法,倒因为果,认为加班拼搏导致这些成功者赚到了钱。甚至因为赶上风口赚到钱的成功者,成为主管或老板后,也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希望带领员工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错误的,但这不是问题,因为做出决策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富士康曾经被誉为血汗工厂,因为在赶大订单的时候,经常要求工人加班,忙的时候也相当于996。但生产线上的小妹与码农不同,他们的劳动力不属于专用生产要素,而更接近于通用生产要素。工厂在旺季选择加班而不是雇佣更多人,一方面是用功量大,临时工招聘培训成本也很高。另一方面是生产有淡旺季,生产线工人更愿意赚微薄的加班费也不想要闲暇。但富士康不会在淡季继续搞996或者大加班,因为如果没有订单,加班只是白白付出成本,不要说招聘,淡季现有的工人都要遣散。

在市场需求度不高的领域搞996,就像让富士康淡季搞大加班一样,是只会带来亏损的错误决策。就算老板能靠画大饼PUA暂时骗员工免费加班,水电费也是支出。市场需求不高还要加班只能带来生产效率大幅下降,输掉竞争,这是傻波一行为,家里没矿谁也扛不住,有矿早晚也败完。

只有一定程度上能拒绝市场核算,靠政府补贴也能维持的国企,才能持久的劳民伤财。但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不是996的问题。

创造岗位不是企业家的贡献也不是企业的义务

另一种谬论是,996这种加班文化减少了就业岗位,制造了社会问题。这又是一个多重错误下的谬论。经常有一种说法,企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创造了多少多少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多少多少税收。还有德鲁克及受其不良影响的徐小年老师,曾经发表过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员工之类的谬论。这样的漂亮话,企业家很爱听,也很爱附和,在酒桌上面对政府官员或者媒体,类似的话张口就来。但夜深人静,去厕所把假酒吐干净后扪心自问下,你真相信这些说法吗?

不是企业家自私,觉悟达不到这个高度,而是这些说法背离了企业的社会职能。企业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服务消费者。在经营过程中,就是获得利润,为此他可以选择压低成本;也可以为了实现更高质量增加成本。他可以选择扩大经营;也可以选择限制规模。他可以雇佣;也可以裁员。企业家的一切手段都为了一个目的——利润,更有效率的服务消费者,是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利润的唯一途径。

雇主选择让人加班,而不是招人倒班,唯一的原因是这样更有效率。市场风口,专业要素招不到,等能招到风口过了;富士康忙的时候,招聘成本很高,由于需求量大想招也未必能招到,或者是招聘培训影响生产效率……这些具体原因都是表象。

归根结底还是现有员工愿意加班,给点加班费就能同意加班,否则企业家也做不到996。就像很多行业前些年还是月休两天,现在根本做不到,最起码也要每周单休一样。效率不是客观计算的数学公式,而是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主观估值的结果。

休息(劳动强度)也是广义工资范围内的事情,当雇员对多一小时休息的估值小于老板对多一小时加班带来的边际生产力的估值(老板所愿付出的最高加班费),加班就是有效率的。反之,老板就无法让员工加班,必须想其他办法。

能够实现996等高强度工作制度的行业,根本原因就是从业者对增加休息的估值,小于企业家对边际生产力的估值。要么企业家对边际生产力的估值降低了,要么打工者对休息的估值提升了,劳动强度高的工作制度也就实施不下去了。

如果你觉得,你的同行太能卷了,你无法接受这种制度,又找不到其他工作。我送你一句话:城里套路深,快点回农村。回县城和农村安贫乐道也是一种人生选择。

没有雇佣也不会天下大乱

如果有一天,AI加持的机器人设备在工作效率上超过了各种受雇工作,没有任何企业家会为了实现就业而选择雇人,不去用效率更高的设备。正如,虽然在年会上能说会道的发言,比唱感恩的心还好听,但如果不是工资令人满意,谁也不会为了事业理想而来上班——雇佣和上班只是生产的手段,生产为了消费,生产必须有效率。

一旦这个未来成为现实,并不会迈入那啥主义,也不会是失业率飙升的人间炼狱。经济性质还会存在,人们的欲望无尽无穷而又变化无端。勤快好用的AI并不知道该生产什么,需要它的“雇主”去判断。没有了受雇的机会,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雇者,世界不会有什么大不同。那啥主义的天国和贫富分化的炼狱都继续在学术巫师的鬼话著作里,不会进入现实。

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像那些因赶上风口攒下钱,在中年风口离开不得不出来成为自雇者的程序员一样,自己去市场寻找机会。不得不中年创业成为自雇者的程序员们,大概会明白,曾经抱怨的996是多么美好,只要花时间花力气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更多回报,是多么美丽的童话。做为雇员虽然收入与利润无关,却也无虞亏损,只需要按照雇主的指令完成工作,就可以得到报酬,盈亏由企业家承担。

面对996、007、上24休8之类的工作要求,打工的只需要问自己的内心——报酬是否划得来,如果满意就全身心的投入抓住这个机会,可能这辈子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如果划不来千万别勉强自己,别被老板PUA了。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还要加班加点,企业家为此付出成本,是自己傻波一,但如果被傻波一老板忽悠的自带干粮跟着996,那就成了被傻波一老板成功PUA的傻波一伙计。傻波一是自己的问题,不是社会的问题,不是吗?
https://mp.weixin.qq.com/s/v2UEjsXhueaPlNCwVEDMzg
Author Public Key
npub1sxgnpqfyd5vjexj4j5tsgfc826ezyz2ywze3w8jchd0rcshw3k6svjsz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