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str? What is Njump?
2024-09-13 03:42:42

fiatjaf on Nostr: #### 俄式和德式的计划经济 ...

#### 俄式和德式的计划经济
(摘自:米塞斯《全能政府》,可二译本)

俄国布尔什维克和德国纳粹企图将计划经济由纲领转为现实,这并不一定会遇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计算问题。世界上更多地区仍然在坚持市场经济,这两种计划经济制度运转于这样的世界之中。这些计划经济国家的统治者以国际市场价格为基准进行经济计算,并作出决策。没有这类价格的帮助,它们的行动就会漫无目的和茫无头绪。只有在涉及价格体系的范围内,它们才能计算、记账和筹策计划。铭记这一事实,我们也可以同意各类计划经济的著述家和政客的说法:只存在于一个或几个国家的计划经济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当然,这些人会给他们的这种断言附加完全不同的意涵。他们试图称,只有在全世界都热拥计划经济的社会中,才能充分实现计划经济的美好愿景。相反,我们其他人必须认识到,如果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实行计划经济,它一定会导致完全彻底的混乱。
德国和俄国的计划经济制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政府完全控制了生产资料。它决定如何生产和生产什么。它给每个人配给消费财货份额。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制度就不必称为计划经济。

但是这两种制度有所不同——尽管这种区别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无关。

俄国计划经济模式是纯粹的官僚主义。所有经济性的企业都是政府部门,就像军事和邮政系统的行政管理部门一样。每一个工厂、商店或农场跟上级中央组织的关系,与邮局跟邮政总局关系如出一辙。

德国模式不同于俄罗斯模式的地方在于,它(看似名义上)保持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保留了日常价格、工资和市场的表象。然而,不再有企业家,只有经理(Betriebsführer)。经理们干的是买进卖出、给付工资、签订债务合同、支付利息和分期偿还的活儿。不存在劳动力市场,工资率和薪水由政府决定。政府告诉经理们生产何种产品和如何生产,以何种价格购买和向何人购买,以何种价格出售和出售给何人。政府规定资本家必须将资金委托给何人并用于何种项目,规定劳动者必须在何处以及何种工资水平下工作。市场交换只是个假象。中央政府决定一切价格、工资率和利率。价格、工资率和利率只是表象;实际上它们的数量关系纯粹取决于政府指令。政府,而非消费者指导生产。这就是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计划经济。它保留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标签,但是这些标签的含义与其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的含义完全不同。

这两个国家的模式之执行都不会严格到不允许向其他模式做某些让步的程度。在德国,也有由政府职员直接管理的工厂和商店;特别是有国家铁路系统;还有政府的煤矿和国有电报和电话线路。这些机构大多是以前的政府在德国军国主义政权下实行的国有化的残余。另一方面,在俄罗斯,也留下了一些看似独立的商店和农场。但这些例外并没有改变这两国制度的总体特征。

俄罗斯采取官僚模式,而德国采取统制经济(Zwangswirtschaft)模式并非偶然。俄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而且人口稀少。其境内有最丰富的资源。自然界对俄国的恩赐好过任何其他国家。俄国可以在不过分损害其人民福祉的情况下放弃对外贸易,在经济上自给自足。要不是沙皇专制统治(Czarism)首先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制造了障碍,随后布尔什维克制度又存在致命缺陷,俄国人甚至可以在没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长期享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准。在这样一个国家,如果管理层能够利用国外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价格进行经济计算,并采用国外资本主义企业所开发的技术,那么采用官僚化的生产体系也并非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的结局不是彻底混乱,而是极端贫困。数年前,在乌克兰这块欧洲最丰饶的沃土上,真的有数百万人死于饥荒。(译注:乌克兰,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32年-1933年乌克兰发生大饥荒,据估计,大约有315万至 718 万乌克兰人死于饥荒。在历史学中,俄语“моритиголодом”(意为“以饥荒灭绝”)由普通名词因此转为特指乌克兰此次饥荒的专有名词。当代学者大多认为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灾难,造成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在乌克兰,这次饥荒有时被认为是故意制造的、针对乌克兰民族的行动,因此当地也称为“饥荒种族清洗”。历史学家认为苏联政府在这次大饥荒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大饥荒的后果更加惨重。一些乌克兰人认为苏联对这次大饥荒的责任相当于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并且认为苏联专门利用饥荒清洗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其行为在法律上构成种族灭绝。)

对一个工业主导型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工业主导型国家的特点是,其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进口食物和进口原料而活。(原注:尽管美国拥有最高效和最伟大的工业体系,它仍然不是一个工业主导型国家,因为它的加工业和它的食物与原料生产是均衡的。另一方面,与美国相比工业规模相对较小的澳大利亚,却是一个工业主导型国家,因为它很大程度上依赖食物和原料的进口,并且必须出口差不多一半的工业产品。)它必须通过出口工业成品来支付进口食物和原料,而这些工业成品又主要是由进口原料生产的。它的生命力量(vital strength)在于其工厂和外贸。损害工业生产效率,等同于危害其生存基础。如果工厂生产糟糕或成本更高,在国际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它们的产品必须优于国外产品。如果出口下降,粮食和其他必需品的进口就会相应下降;整个国家将丧失主要的生活来源。

现在,德国就是一个工业主导型国家。它曾经做得很好,一战之前,德国企业的出口稳步增长。在提高大众生活水平方面,没有哪个欧洲国家做得比德意志帝国更好。德式计划经济不可能仿效俄国模式。如果试图这么干,会立即摧毁德国的出口贸易机制。这就会让一个曾被资本主义的成就娇养的民族突然陷入悲惨境地。官僚主义无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它们只有在国家的庇护下,通过强制和胁迫,才能枝繁叶茂。因此,德国计划经济者被迫采用那些他们称之为德式计划经济的方法。诚然,与个体主动性带来的效率相比,这些方法的效率要低得多,但是它们还是比苏联的官僚体制的效率高得多。

德国的这种制度还有一个额外的优势。德国资本家和经理,即前企业家,不相信纳粹政权会永久存在。相反,他们深信希特勒的统治终有一朝会崩溃,然后他们将重获纳粹掌权之前本属于其私有财产的工厂之所有权。他们还记得,一战中兴登堡纲领(译注: 1916年 8 月,鲁登道夫替德国制定了“兴登堡纲领”,成立了“最高战争局”,据此出台的“爱国辅助服务法令”规定,从 17-60 岁的男子,均有义务从事与战争经济有关的各种劳役,劳动力不能随意流动切工业生产必须首先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为战时计划机构的运转提供了必需的前提条件。)实际上是对他们的剥夺,而随着帝国政府的垮台,他们的权利事实上被恢复了。他们相信这种情况会再次发生。因此,他们非常小心谨慎地经营着工厂,目前,他们是这些工厂的名义所有者和事实上的经理。他们尽最大努力防止浪费并维持资本化投资。只是由于这些经理的自利心态,德式计划经济才能确保充分生产武器、飞机和舰船。

如果确立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生产体系,从而剥夺经济计算的可能性,那计划经济就彻底行不通。当它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或数个国家时,它只是一个没有效率的体系。而实现计划经济的两种模式中,德式计划经济不会比俄式计划经济更低效。


注:

可二先生的译本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尚未出版,如需电子版可添加公众号“可二碎碎念”向他索取。可二的译本添加了海量的译者注释;对米塞斯知识广度和深度稍有了解的读者应该很清楚,这样数量庞大的注解意味着什么。
Author Public Key
npub1sxgnpqfyd5vjexj4j5tsgfc826ezyz2ywze3w8jchd0rcshw3k6svjsz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