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str? What is Njump?
2024-04-29 02:27:06

我有一根刺 on Nostr: 柏拉图的理想国 8.1 ...

柏拉图的理想国 8.1

https://media.nostr.build/av/2306f5ade874d37e17cc775d6447500a577d6005a644d295b2a36741da7b9559.mp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84y1B7Ai?p=16

在第四卷的时候,苏格拉底说到了5种政体模式对应人的5种灵魂。在准备继续这个话题的时候,被打断并被迫提出了三个惊世骇俗的观点。那就是5~7卷的内容。

这章开头重述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国家模式,然后继续叙述剩下的四种政体模式。
四种制度正是下列有通用名称的四种。第一种被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受到广泛赞扬的。第二种被叫做寡头政制,少数人的统治,在荣誉上居第二位,有很多害处的。第三种被叫做民主政制,是接着寡头政制之后产生的,又是与之相反对的。最后,第四种,乃是与前述所有这三种都不同的高贵的僭主政制,是城邦的最后的祸害。

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性格。不要以为政治制度是从木头里或石头里产生出来的。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它一切的方向。

五种政治制度,就应有五种个人心灵。
我们已经描述了与贵族政治或好人政治相应的人,我们曾经正确地说他们是善者和正义者。
下面我们要考察一下较差的几种。一种是好胜争强、贪图荣名的人,他们相应于斯巴达类型的制度;依次往下是:寡头分子、民主分子和僭主。这样我们在考察了最不正义的一种人之后就可以把他和最正义的人加以比较,最后弄清楚纯粹正义的人与纯粹不正义的人究竟哪一个快乐哪一个痛苦?

我们先来考查国家制度中的道德品质,然后再考查个人的道德品质,因为国家的品质比个人品质容易看得清楚。因此,现在让我们首先来考查爱荣誉的那种政制;在希腊文中我们找不到别的名词,我们只好叫它荣誉统治或荣誉政制。然后我们将联系这种制度考察这种个人。其次考察寡头政制和寡头式的个人;接下来考察民主政制和民主式的个人;其四我们来到僭主统治的国家考察,然后再看一看僭主式的个人心灵。于是我们就可以试着来正确判断我们面临的问题了。

苏格拉底认为每一种政体都是从上一种好的政体堕落而来。格劳孔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设计的那么好的王政,怎么会堕落呢?
苏格拉底在这里用了一种非常魔幻的良辰吉时才能生出最优秀的人来解释,因为时辰不对没有生出最优秀的人。导致他们的金命里混杂了其他劣质金属,产生了不和谐。不和谐的他们分辨金银铜铁的能力也退化至丧失。这就是堕落的原因。

冲突一经发生,统治者内部两种集团将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铜铁集团趋向私利,兼并土地房屋、敛聚金银财宝;而金银集团则由于其自身心灵里拥有真正的财富而趋向美德和传统秩序;他们相互斗争,然后取得某种妥协,于是分配土地、房屋,据为私有,把原先的朋友和供养人变成边民和奴隶。护卫者本来是保卫后一类人的自由,终身专门从事战争捍卫他们的现在却变成奴役他们和压迫他们的人了。
苏格拉底认为这种时候的统治者不能让智慧者执掌,因为他们已经不再单纯,品质混杂了。宁可选择较为单纯而勇敢的那种人来统治国家。这是一些不适于和平而更适于战争的人,他们相比更加崇尚荣誉(爱钱但不能公开,只能私下敛财)。这种就应该是荣誉政体(贵族政体)的堕落。
当这些统治者不再满足了私下敛财,开始公开获取财物时。他们就会把财产作为资格的制度,政治权利就掌握在了富人手里。这时的政体就堕落到寡头政体。

苏格拉底用了一对父子的设想,阐述了这两种堕落的产生。然后用“雄蜂”比喻国家里的恶之来源和恶人的来源。

从寡头政治过渡到平民政治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贪得无厌地追求最大可能的财富。
崇拜财富与朴素节制的生活不能并存,二者必去其一。这样,一方面丝毫不能自制,一方面又崇拜金钱,铺张浪费,寡头社会里这种鼓励懒散和放荡的结果往往不断地把一些世家子弟变成为无产的贫民。他们互相仇恨,互相妒忌,他们急切地希望革命。当平民得到胜利,其余的公民都有同等的公民权及做官的机会——官职通常抽签决定。一个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章罗老师提到了孔子困于陈蔡,很是推崇了一把儒学和孔子及颜回。颜回的回复是:“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这个回答是不是包含了至理?有!马屁。双重马屁! 纯粹的巧言而已。没有解释,更没有论证。最关键是于其困境并没有得出真实的原因,对于摆脱困境更是无一丝作用。至少,子路觉得大家都没有做到最好;子贡觉得我们要求太高,都是有可以改进的方向存在。而颜回这个回答呢:您已经伟大到了天都容不下的程度,其他人都不能理解你了,你就是圣人啊!全是曲高和寡之意。但劣曲也难有人和,具有相同的处境。

---这里的文化,糟粕远大于义理。这里只有宏大叙事,只有说教填鸭,甚少论证,更别说反对。道家的大道在于法自然,儒家在于礼。不管是哪种很难有反驳的意见,和充分的论证。老子曰、孔孟曰就是至理,不能辩驳。与其同期的墨子、杨朱等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皆被断其苗裔,绝其宗祠,灭其言说。这是何等的不容!见君子乎?
这是我的一点点不同意见。

#中文 #华语 #诺斯特 #读书 #理想国 #CNostr #Chinese #TheRepublic #China
Author Public Key
npub1fryqgx26nrpuwzep3wj78c2l66zdkz49qzav799dnzfgdv4l2rgsjjzcsh